课题研究

乡村高质量发展视域下盐城红色资源传承保护利用的对策研究
来源: 盐城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     作者: 管理员
时间: 2023-04-10      阅读量:     次

盐城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拥有极其丰富的红色资源。传承保护利用好地方红色资源对于推进乡村高质量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时代价值。近年来,党和地方政府进一步加大对盐城现有红色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力度,在征集、整理和出版系列文献资料汇编和研究成果、加强红色文艺精品创作、努力打造红色文化资源品牌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盐城红色资源保护与开发中还存在思想认识不足,保护意识淡薄、经费短缺,人才匮乏、红色旅游产业发展薄弱,经济带动乏力等不足之处。进一步加强盐城沿海地区红色资源的保护开发的对策和路径主要有:提升思想认识,树立科学的保护与开发利用观念和原则、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依法管理、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思路,做强红色文化产业。

一、盐城红色资源的概况

在中国共产党和地方政府的领导下,盐城人民经受了革命的洗礼锤炼。盐城的红色资源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党领导盐阜人民在革命斗争中凝结而成的独特文化,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丰厚的政治资源,具有强大的感召力。

(一)盐城红色文化的物质形态 

第一,战斗遗址类。盐城位于江苏北部,是江苏省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地处平原,地域广阔,濒临黄海,在战时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盐城作为抗日战争时期革命老区,至今仍留存有248个红色遗址。如泰山庙新四军军部旧址、亭湖区的抗大五分校旧址、大丰区的八路军新四军白驹狮子口会师旧址、东台的新四军苏中军区海防团旧址、东台的新四军枪械所旧址、滨海的《盐阜大众报》创刊地遗址、响水的陈家港战斗指挥所旧址。

第二,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建筑。盐城人民为了纪念这段红色历史,先后建立了盐城新四军纪念馆、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塔、盐城市烈士陵园等。2010年,盐城市实施“慰烈工程”,将市内4334座分散的烈士墓全部进行集中安葬,将烈士陵园建设成为全市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主要阵地。数据统计显示,现阶段盐城共有烈士陵园38个,其中射阳县和盐都区多达7个烈士陵园,大丰区6个,其余各区县有1-3个烈士陵园不等。此外,盐城地区还建有烈士纪念碑27座,烈士墓27座,烈士像6尊,烈士纪念馆3座,烈士纪念塔1座,红色文化标识6处,红色教育基地3处。

第三,重要人物故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盐城128个以烈士命名的村镇独具特色。抗战时期盐阜大地上涌现出一大批英勇牺牲抗战英雄,他们的英雄事迹在盐阜大地上广为流传,他们的名字也永远印刻在盐阜大地上。其中有盐城籍烈士:“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的牺牲者顾正红、“苏北鲁迅”宋泽夫、“党的好女儿”刘桂英等;还有非盐城籍烈士:方强、郭猛、国际主义战士汉斯·希伯等。著名的人物故事有“八女投河”、“断头将军”、白驹狮子口胜利会师等重大历史事件。后人为了纪念这些为革命牺牲的英雄,将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代代相传,于是将他们的出生地或牺牲地的村镇用烈士名命名,例如:正红镇、桂英村、郭猛镇、五烈镇等,共计128处。现存故居有顾正红故居、卢秉枢故居、刘少奇旧居等。

第四,红色文学艺术资源。作为抗战时期文化的重要阵地,鲁迅艺术学院在敌后斗争的艰苦岁月里,培养、造就了一大批革命人才,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鼓舞军民斗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鲁艺华中分院戏剧系主任刘保罗跟随刘少奇来到盐城,在此培养出一大批戏剧人才,连续编写导演了《一个打十个》、《王玉凤》、《月上柳梢头》等剧目,为新四军根据地的戏剧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著名作家丘东平任鲁艺华中分院教导主任,在盐城创作出反映新四军历史报告文学《茅山下》、小说《两个靖江青年》;鲁艺教授许晴的大型话剧《重庆交响乐》影响广泛。刘保罗、丘东平、许晴三人在文艺创作方面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人称为“鲁艺三英杰”。此外,抗大五分校文工团、新安旅行团都不辞辛苦,深入各地宣传演唱《新四军万岁》、《怒吼吧,长江》等抗日歌曲,出演戏剧,用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语言和表演鼓舞士气,深得军民的喜爱。与此同时,在中共中央华中局的领导下,《江淮日报》、《盐阜报》、《盐阜大众》、《苏北日报》等报刊杂志被先后创办,记录了革命历史的进程与重要人物活动。

(二)盐城红色文化的精神形态 

盐城红色精神以著名的“铁军精神”为代表。“铁军精神”是新四军带领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斗争中创造出的并得以进一步升华的精神。铁军精神内涵主要表现为“听党指挥、信念坚定、顾全大局的担当精神”、“知难而进、作风顽强、敢于胜利的奋斗精神”、“依靠人民群众,以独立自主、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八十多年来,在红色基因的浸润下,“铁军精神”逐渐融入到盐城乡村建设的血液中。例如,黄海林场拓荒队,在极为恶劣的条件下将盐碱滩改造为绿森林,诠释了攻坚克难、英勇顽强的钢铁意志;丹顶鹤女孩徐秀娟为保护天鹅不幸溺水牺牲年仅23岁,用生命践行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卞康全老人一家三代坚守五条岭烈士墓,发扬优秀红色家风;此外,在盐城有97人获“中国好人”称号,他们表现出的爱、敬、诚、善,彰显了英雄之城的精神底色。

二、乡村高质量发展视域下盐城红色文化资源的时代价值

盐城红色文化自1940年至今,穿越纷飞战火,历经血泪磨炼,是盐城人民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开发盐城红色文化资源,传承红色精神内核,对推动盐城乡村高质量发展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的时代价值。

一)赓续红色血脉,增强人民政治认同

盐城红色文化是在党的领导下的精神力量,根植于独特的社会、文化环境之中,成就了盐阜革命斗争的伟大胜利。盐城红色文化的传承,可以培养社会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政治观,提升参与社会治理的意识和能力,坚定政治方向,同时在加强党建方面有无可替代的价值。

学校是红色文化宣传的重要阵地。课题组在调查发现,盐城绝大多数学校都十分重视红色文化教育。每年的清明节,学校都会组织师生去当地的烈士陵园祭扫,参观烈士陵园和纪念馆;部分学校培养小小讲解员,在校园内将红色文化写入学校文化宣传栏,邀请烈士后代做专题讲座。讲好红色故事,传承弘扬盐城红色文化有利于增强人们的政治认同感,加强社会整体凝聚力,培养全社会的爱国热忱。其中,盐城市初级中学依托校园内抗大五分校旧址陈列室,打造学党史实境课堂,组建红色讲解社团,培养一百余名学生红色讲解员,接待一万多名来访者。

传承红色文化有利于党牢牢把握思想文化阵地,加强意识形态上的主动领导权。盐城红色文化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并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得到传承发扬,在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和人民意识中起到了良好的引领作用。例如抗战老兵周仁甫、楚海霞延续革命精神,先后入选“中国好人榜”;盐都区某街道通过宣讲革命英烈的红色故事,为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起了优秀榜样,结合社会实际,展开寻找最美老师、医生、家庭等活动,传播社会正能量,使广大人民群众主动参与到传承红色精神之中,切实筑牢精神家园和思想阵地。

(二)做强红色旅游产业,助力老区经济发展

盐城红色文化在传承的同时,也能促进盐城革命老区经济的发展,带动旅游业、农业等同步发展,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共同发展。盐城地理位置优越,生态环境优美,文化与风景相结合的红色旅游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目前,盐城已经重点打造“红色文化+教育”、“红色文化+生态”形式等高效益旅游路线,形成了二十多种红色旅游品牌和58条红色旅游路线。例如“阜宁芦浦烈士纪念园——黄河故道桃花源生态经济区——中共中央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旧址”“新四军纪念馆——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泰山庙——大纵湖旅游景区”“铁军纪念馆——七彩阜宁农业公园——金沙湖旅游景区”等等,部分热门线路每年接待游客数量多达百万人次。在线路中包含了盐城67个红色教育基地,其中新四军纪念馆已经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品牌,自建成以来已经接待游客超过2000多万人次。

此外,在盐城革命老区所保留下来的遗址及代代相传的革命故事逐渐被挖掘,已初步展现出了新型产业经济模式的成效。部分革命老区充分利用红色文化所产生的号召力,吸引社会各界人才及企业投资,以红色文化活动为契机,引进人才,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打造独具特色的经济发展新业态。据相关数据显示,盐城红色村镇中创办了创意农业企业和示范家庭农700余家,大大提高了产业效能,居民平均收入显著提升。

(三)培育文明新风,营造乡村和谐社会氛围

盐城红色文化囊括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史,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与精神品格,能够把握人民生产生活中的思想大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盐城滨海县为例,2021年以来滨海县纪委监委依托本地独特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打造“清风滨海”廉政文化教育专线,深入挖掘滨海书画楹联资源,发挥红色文化号召力,融入清廉元素,逐步做强“海晏风清”廉政文化品牌,推进红色文化、绿色生态发展实践与廉政文化相结合,弘扬崇廉尚德、遵规守纪新风气,充盈正气主旋律,实现廉洁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同时,部分红色村镇将“传承红色基因推进乡村振兴”“听党话、跟党走”直接写入村规民约,将红色精神根植于群众中,有一百多人被评为“江苏好人”“盐城好人”“最美老师”“最美医生”等。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各地十分注重对人们的思想教育,文化熏陶,在清明节、国庆节、建党节、建军节等传统节日和重大节庆日组织瞻仰纪念烈士陵园、开展文化主题文艺汇演、开展红歌比赛、红色故事大赛、播放红色题材电影,让红色文化深入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满足人们精神需求。

三、乡村高质量发展视域下盐城红色资源传承保护的现状

(一)盐城红色资源传承保护开发的成就

近年来,盐城市政府会同各部门斥巨资对全市128个以烈士命名镇村烈士纪念设施、红色遗存进行全面修缮提升,按照“一县一品”要求,在红色遗存附近的显要位置设置标志牌,介绍红色文化历史等。对于没有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和一些有纪念意义的遗址,进行严格地登记建档保护,以免遭到人为破坏。此外,对一些战斗遗址、有纪念意义的建筑和野外易风化、损坏的革命文物,在进行保护的同时,采取了摄影、拓片等多种形式对实物实施资料保护,使其不致因发生意外而湮灭。整理和出版了系列文献资料汇编和研究专著。如《红色记忆:盐城革命遗址纵览》(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季德荣的《红色盐城 地名印记》(江苏人民出版社,2019);陈玉林的《盐城沿海开发与城市文化建设》(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施建石的《盐城特色文化》(苏州大学出版社,2015)等。加强红色文艺精品创作。如1992年由江苏盐城电视台盐城热电公司联合录制的、并获全国电视剧“飞天奖”二等奖的电视剧《喊魂》、十级大型文献纪录片《新四军》、国内首部以新四军华中鲁艺为题材的大型原创舞剧《烽烟桃花飞》等,这些精品剧目在中央一套或各地方台播出后,均产生了较大社会影响。努力打造红色文化资源品牌。近年来,盐城市政府坚持在发展红色旅游上大做文章,突出重点,提高品位,力争把资源做大做强做成精品,形成特色文化品牌。经过多年谋划和经营,“新四军纪念馆-大铜马-泰山庙”(俗称“新、马、泰”)已经成为盐城红色旅游的一个响亮品牌。

(二)盐城红色资源传承保护利用实践中存在的不足

虽然近年来盐城红色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成绩有目共睹,但我们也要看到因受到思想认识、地方财力、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等因素的制约,盐城红色资源的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尚存在不足之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思想认识程度不高,保护意识淡薄。红色资源保护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而农村一些基层干部和村民对红色资源保护缺乏应有的重视,存在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思想。在一些人看来,与经济建设相比,红色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投入相对而言投资大、回报小,似乎得不偿失。而农村中有不少村民则认为红色资源保护开发是政府和有关部门的事情,与己无关,加之法制意识淡薄,所以对一些在农田开垦或修房造屋过程中所发现的具有重要价值的红色遗址、遗物缺乏保护意识,进行肆意破坏,甚至将之据为己有;经费不足,人才匮乏。红色资源建设和保护的经费主要包括财政拨款和少量的社会基金。盐城是革命老区,经济上相对而言也属于欠发达地区。由于财政拨款有限,所以一些经济条件相对较弱的农村地区和单位部门在红色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方面经费常会面临窘迫境地,不乏有一些重要的革命遗存遗物因为经费不足而遭到严重破坏甚至流失。此外,由于经济条件,待遇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许多文博单位很难引得进相关专业的优秀人才,也留不住人才;红色旅游产业发展还较为薄弱,经济带动乏力。盐城红色旅游产业近年来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是与全国其他一些地方相比,市场竞争意识还比较欠缺,对外宣传力度不够;管理理念相对滞后、管理上条块分割现象依然存在;红色旅游产品开发、利用滞后,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求;服务意识不强。盐城红色旅游依然是以参观抗大五分校旧址、新四军纪念馆等一些革命旧址和纪念设施为主,且在展览方式上尚缺乏足够的参与性、体验性,不能使参观者产生强烈的情感震撼。还有不少红色旅游精品景点由于交通、宣传等原因,未能吸纳更多的外来游客。

四、乡村高质量发展视域下加强盐城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的对策建议

(一)提升思想认识,树立科学传承保护利用的观念和原则

从思想上提升对红色资源的价值和功能的认知,深刻理解保护和开发利用红色资源对于加强干部群众革命传统教育、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知名度、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红色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一旦被破坏或者销毁,就很难弥补。因此,红色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要树立科学的观念和原则。要遵循保护性开发原则。只有在对红色资源进行有效保护前提下进行开发,红色资源才能够得到永续利用。盐城的红色资源,不少都属于县级及以上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各方面价值都很高。如果开发不当,就很容易造成无法估量和不可逆转的损失。因此,在开发利用过程中,要以保护为首要任务,要提高对红色资源的认识层次,改变重开发轻保护的思想,努力实现红色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遵循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在保护和开发利用好红色资源的过程中,要把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审美价值等方面的功能作为优先考量,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遵循统筹规划原则。盐城红色资源总量丰富、类型多样,其在整合与开发过程中首先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理可行的规划目标,制订规划方案,再加以扎实有效地实施。

(二)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传承保护利用协同机制

红色资源保护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时间长,涉及面广。因此,政府在政策导向、方案落实、资金投入、人才引进、法规制定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这样的作用是其他任何形式的社会组织不可代替的。因此政府要千方百计加大财政投入和扶持力度,不能厚此薄彼,要能够吸引优秀人才和留得住人才。当然,争取上级政府财政支持,增加财政投入的同时,也要出台相关鼓励和优惠政策,吸引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红色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加大红色资源保护的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依法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其《实施条例》《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以及《盐城市革命遗址和纪念设施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对破坏红色资源的行为进一步加大打击力度,对执法不力造成红色资源受到破坏的,要严肃追究有关执法机关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思路,做强红色文化产业

传承保护利用好红色资源,离不开优化红色文化传播媒介。广泛地普及盐城红色文化,要在坚持传统媒介的同时,创新拓展新媒介,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新形式出现。红色文化传播媒介不仅是指可以具象表现在人们视野内的物质载体、传播交流媒介,也可以是精神上的依托。诚然,不仅在传播媒介上需要创新,在形式上也要结合当代年轻人的喜好。例如,利用先进的VR虚拟现实技术还原革命战争现场;构建红色网络游戏知识平台,潜移默化传承文化;开发手机客户端APP如学习强国,增强红色文化的整合性、时效性;组织红色文化相关的创新创意大赛,促进红色文化内容与形式的创新性发展。因此,将盐城红色文化的传承媒介、传播方式进行拓展、创新,能真正地为盐城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寻求合乎实际的发展道路。

盐城地理环境优越,交通便利,有国际机场及高铁站、汽车站。盐城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城市地域特色显著,符合宜居城市标准,因此可以通过人才引进计划吸收高水平、高素质人才,引进大型企业,增加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加强国内外合作,实现地域帮扶,合作共赢。此外,盐城具有文旅结合的良好环境,大力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产业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有效措施。以当地的红色文化为中心,大力扶持旅游、服务业的发展,增加社会就业岗位,解决社会紧张就业问题,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打造红色旅游一条龙服务。红色乡镇可以将新农村建设与红色文化相结合,打造乡村特色品牌;贫困地依托红色文化的文化底蕴和革命精神实现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