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

盐城康养产业发展的研究和思考
来源: 盐城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     作者: 管理员
时间: 2024-02-26      阅读量:     次

康养产业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经济发展,是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朝阳产业,被誉为全球“财富第五波”。我国康养产业已基本形成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康养服务体系,具有拉动消费、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多重经济社会效益,在扩大内需中扮演重要角色,有望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新增长点。盐城是生态大市,康养产业有条件成为未来的支柱产业。


一、面对“时”与“势”,盐城为什么要发展康养产业?

    (一)国家战略政策驱动康养产业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宏伟目标,凸显了国家对维护国民健康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一是健康中国战略的持续推进。2016年国务院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积极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融合,催生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定下明确目标:到203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16万亿。至今时间已过半,受到三年疫情的影响,康养产业发展处于各种动荡和变局中,但随着疫情放开,加上中度老龄化的压力,健康中国战略的持续推进,康养产业也再次进入加速发展阶段,据预测,2030年中国仅老年康养产业市场消费需求就将达到20万亿元左右。二是健康产业被纳入国家统计分类。2019年3月,国家统计局发布《健康产业统计分类(2019)》(国家统计局令第27号),对健康产业作了概念界定和科学分类,康养产业真正开始走向产业化。《健康产业统计分类(2019)》将健康产业分为医疗卫生服务,健康事务、健康环境管理和科研技术服务,健康人才教育和健康知识普及,健康保障与金融服务,智慧健康技术服务等13个大类,58个中类。通过建立标准化的可度量的产业统计体系,促进康养产业全面走进政府工作议程。三是扩大内需战略的全面实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扩大内需是“疫”后重建的关键一招。从产出的消费群体看,康养产业是比较典型的内需型产业,这些产业所创造的最终产出基本上完全供国内消费者使用。另外,与康养产业密切相关的养老、卫生等行业,劳动者报酬占增加值的比重为75%—93%,远超过国民经济各行业加权平均的劳动者报酬占增加值的比重(51.4%)。

    (二)人民健康需求促进康养产业提速。我国康养产业市场消费需求在5万亿元以上,据不完全统计,当前每年为康养产业提供的产品却仅仅在5000亿-7000亿元左右,针对持续旺盛的市场需求,明显有效地供给严重不足。从健康养老需求看,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22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8004万人,占总人口的19.8%,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978万人,占总人口的14.9%。预计“十四五”时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2035年左右,将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长三角地区常住人口老龄化水平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老年人口数量占全国1/5左右,随着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经济收入的增加、养老观念的转变、消费需求的提高,希望享受自由、舒适、有品质的晚年生活,对于康养的需求也与日俱增。2022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达到10.3万亿元,同比增长17%。预计2023年底市场规模将达到12万亿元。从康养旅游需求看,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民对于健康和身体素质的提升需求不断增强,高品质的康养旅游已经成为大众旅游的普遍追求。目前我国,7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15%的人处于疾病状态,未来10年,各种慢性疾病将以爆发式的速度迅速扩展到每一个家庭。同时,疫情深刻影响了人们对健康生活、休闲养生的认知,康养旅游的价值逐渐得到关注。随着中产阶级规模不断扩大,追求高品质健康生活人群对于康养旅游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加。长三角地区常住人口超过2.2亿,居民一年间在区域内旅游频次平均达6次,是名副其实的康养旅游大市场。

    (三)盐城生态禀赋助力康养产业崛起。业内对康养小镇的建设标准涉及PM2.5值、负氧离子标准浓度、村镇环境、交通、活动范围、发展医疗产业的环境基础6个方面,参照这一建设标准,盐城发展康养产业具有很好的基础优势。省委信长星书记在盐城调研时也认为盐城拥有“天蓝地绿基因红”的资源禀赋和“有地有人有机遇”的独特优势。空气质量最为优良。近年来,我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稳居全省第一,PM2.5平均浓度、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居全省第一方阵,有长三角最好的空气质量环境,部分森林(黄海森林公园)每立方厘米空气含负氧离子超过4000个。生态资源最为丰富。兼具湿地、海洋、森林三大生态系统,建有丹顶鹤、麋鹿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在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拥有长三角最大的绿肺、最好的空气、最多的珍稀鸟类。用匠心塑造“生态百里”滨海特色风貌,营造林滩飞鸟、鹿鸣星野、鹤里渔乡、渔风海韵、月堤海景、盐海揽胜的独特风貌。地理空间最为广阔。盐城拥有江苏最长的海岸线、最大的沿海滩涂、最广的海域面积,拥有海岸线长582公里,沿海滩涂总面积4553平方公里,分别占全省的56%、70%,境内海岸线长达582公里,占全省的56%;海域面积1.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46%;拥有西太平洋最大的黄海滩涂湿地和里下河地区的湖荡湿地。国际名片最具竞争力。2019年,盐城黄海湿地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国第14处、长三角27个中心区城市中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去年,盐城成功入选国际湿地城市,全市世遗产品游客接待量占比超40%,“全景世遗”格局初步呈现。今年举办了2023全球滨海论坛会议,达成的2023全球滨海论坛盐城共识入选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多边合作成果文件清单。“世界自然遗产”和“国际湿地城市”两张顶级的生态名片,将对康养产业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对标“内”与“外”,盐城康养产业差距在哪里?


    (一)总结国外经验:欧美康养产业已形成结构完善的特色体系

    国外康养产业发展较早,如德国的森林康养、美国的养生养老、日本的温泉养生、瑞士的抗老疗养、法国的田园慢生活养生等等,极具自身特色的康养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欧洲康养产业依托健全的福利体系。以德国为例,德国作为世界上发展康养产业最早的国家,政府明确规定,公民到森林公园花费的各项开支,都可被列入国家公费医疗的范围。据有关资料显示,德国在推行森林康养项目后,其国家医疗费用总支出减少30%,每年可节省数百亿欧元的费用,而与此同时,德国的国家健康指数也总体上升了30%。德国全境,共有约350处获得批准的森林疗养基地,其中巴登-符腾堡州的“健康之都”弗莱堡很有借鉴意义,用“小投入”将整个城市变成康养的大社区。弗莱堡康养产业在城市中的特色体现,不是显而易见的产业园或是地标建筑,而是隐藏在城市设计与城市功能中的“相对城市特色”。弗莱堡没有围绕康养产业修建产业园,而是在新城建设的城市规划中提前谋划,通过建设留白,形成城市风廊,让城市处处透氧,构建优质的城市康养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在康养旅游中,随处都可以感受到弗莱堡的康养产业特色,做到了在城市建设的同时实现康养产业布局。同时借助气候医学这一理念,弗莱堡充分发挥了自身拥有广袤的森林,地形高低起伏的特点,在林间打造了长达450公里多样化型的徒步散步道,以满足不同康养人群差异化的治疗需求。总结经验:一是用绝对的康养产业理念赋能相对的自然地理优势。借助“德国阳光最充足”这一相对优势进行广泛宣传,同时用气候医学这一先进的康养产业理念和气候医学的科学实践,将自身的阳光、地形、阳光、河流、森林等资源作为康养产业的输入条件,转化出了自然资源的医疗康养价值;二是用绝对的康养产业导向构建相对的城市特色。通过制定专项政策与规划指导城市建设,借助产业导向的城市设计让康养融入日常生活,在城市中设置休闲疗愈双重功能的公共设施等方法,用“花心思、小投入”的方式打破了发展康养产业必须大投资的固有思维。

    ——美国康养产业依靠高度市场化的运营体系。美国是世界上康养产业市场化最高的,其康养上市公司数量、盈利能力和市值相比其他国家较高,营收规模超过百亿的7家,市值过百亿的7家。美国成熟的金融市场体系渗透于产业链的各个结点,是康养产业市场化发展的重要基础。美国康养产业以养老产业为基础,尤其是养老地产,最出名的便是CCRC(即持续照料退休社区)养老模式,即:建造一个小社区紧邻商业及娱乐设施。目前美国CCRC社区数量已超过2100个,总共照顾约62.5万名退休老人。其中最出名的便是太阳城(Sun City),由康养产业带动起来的片区。1959年,Del webb公司开始建造社区,首先建起来的是一个商业中心,然后是个高尔夫球场以及一个娱乐中心,并规定社区居民必须是55岁以上老人,经过20年基本建成。但之后40年快速扩张,又建造了Sun City West、Sun City Grand和Sun City Festival,逐渐从单一居住功能社区转化成综合养老社区,并不断地增加配套服务设施,居住组团围绕配套服务设施分散建设,目前已成为世界旅游城市,也是美国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区之一。总结经验:一是设计定制化,打造老人专属社区。不仅满足老人医疗、护理、康养、健康管理等基本需求,还注重老年人的精神需求,配以专业的服务并提供从自理到持续照顾的一站式服务;二是分级配置配套设施,提供医疗康养、运动娱乐等一系列服务,在具体设计上做差异化产品,在同一社区中满足老人不同生理年龄阶段的差异化养老需求。

    (二)学习国内做法:结合当地优势布局康养产业,打响特色品牌

    调研组前往安徽宣城、浙江金华等地考察学习当地康养产业发展经验,两地围绕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抢抓康养产业机遇,提前布局康养产业,康养产业已经形成了自身特色和一定规模,相关做法值得我市借鉴学习。

    ——突出一个康养产业核心。康养产业想要吸引受众,必须要让大家对当地形成“刻板印象”。宣城市便是挖掘当地森林这一核心要素,打造一体化发展的森林康养产业链条。出台《宣城市自然保护地规范管理十条规定》,对全市27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加强保护管理。对16条森林古道两边的森林资源进行保护性修复,创建市级森林观光示范点40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4个。构建以森林公园为点、森林古道为线、森林康养基地和观光示范点等为面的森林康养网络。金华市围绕浙江“浙里康养”品牌,突出养老康养主题,聚焦银发族群体。一方面做好本地老年人“老有康养”服务文章,出台《金华市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浙里康养”工作方案(2022—2025年)》,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健康支撑体系,推动老龄产业发展。另一方面针对消费时长充裕、经济基础扎实、健康状况良好的银发游客,分析消费需求、定制化设计产品、提供周到服务,激发老年旅游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

    ——形成多元康养产业链条。宣城市创新运营模式,拓展森林康养业态。推行“森林康养+运动”,打造天目山西麓和黄山东麓古道群,完善吴越古道、鸦山古道等16条古道周边配套服务体系建设。推行“森林康养+文化”,开发研学教育、休闲体验旅游等康养业态。推行“森林康养+医疗”,开展中药材仿野生栽培,因地制宜开发赏药花、食药膳、泡药浴等康养产品。如旌德县逐步形成以林下中药材为核心产品的康养体系。推行“森林康养+食品”,结合油茶、山核桃、香榧、竹笋等特色林业示范基地建设,推动绿色食品与森林康养产业协调发展。金华市聚力打造“一县一品”的特色康养产业集群,比如磐安县将养生、保健、美味融于膳食,推出“百县千碗·磐安药膳”康养旅游;武义县集中塑造“温泉康养”核心品牌,赏冬日风景,泡温暖汤泉;婺城区对接洽谈浙中医疗康养综合体项目,建设浙江医院金华分院、医疗康养中心、健康驿站等,推动形成“医疗康养”产业集聚。

    ——以康养产业盘活资源带动发展。康养产业由于需要利用生态资源,布局一般处于偏远地区,发展好康养产业便可以带动当地村民致富。宣城市鼓励社会资本依法合规进入森林康养产业,招引虎山头旅游综合开发等森林康养项目21个,总投资额50亿元。培育森林康养基地45个,带动农户2.9万余人,户均增收4000元。合理利用要素,盘活国有林场“老厂房、老办公楼、老宿舍、老护林房”,泾县国有林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吸收社会资本,改造马头林场老场部,建设马头祥森林特色小镇,利用职工老宿舍打造动植物研学中心;将景星林场原职工老宿舍改造成徽文化展示中心,与当地旅游融合发展。金华市积极开发民宿产业,吸引创业者租下闲置的农房开民宿、农家乐和工作室,在盘活老宅、给村子注入活力的同时,增加了村民和集体经济收入。武义县清水湾温泉度假村为400多名当地员工,提供多方位的职业培训,让他们拥有一技之长,实现经济独立。

    (三)调研我市情况:康养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虽然盐城发展康养产业具有很好的基础,也出台了《关于推进康养产业全市域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政策文件,但通过对东台、大丰、射阳、建湖等地调研发现,我市康养产业还处于“初级阶段”,对标国际国内先进地区,仍有不小差距。

    ——从顶层设计来看:我市康养产业发展思路还未打开。一方面,还停留在“没钱没出路,大投资才能做康养产业”的固有思维上。国内普遍认为康养产业具有高投入、低产出、投资回报期长、运营过程中不确定性较多等特点,基于这一固定思维,提到康养产业不是打造景区、就是要盖三甲医院,我市对于康养产业的布局思路还是认为需要有大投资、大项目,才能啃下康养产业,没有考虑用“花心思、小投入”“花一份钱、达成两个目的”的方式从城市建设规划层面布局康养产业。另一方面,仍有“花大价钱投入、收益回报小而慢”的顾虑。作为具体推进的各县(市、区)认为康养产业和文旅产业一样投入大、见效慢,前期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买地建景区,最终却是亏损运营,因而不愿意积极布局康养产业。

    ——从区域竞争来看:各地均在积极布局康养产业,我市康养已经落后一步。一是康养市场竞争激烈。我市康养产业主要面向长三角市场,上海提出建立跨区域养老服务补贴等异地结算制度,研究规划和建设异地康养基地。康养环境、康养资源丰富的地区,都有较强意愿承接长三角地区康养产业发展。比如,我们调研的安徽宣城、浙江金华都在积极抢抓长三角市场,布局康养产业,并且已经形成一定成果。二是还未打响特色品牌。放眼全国,生态优势突出的区域已经率先抢占了康养高地。要阳光生活,大家会选择三亚、西双版纳;要森林秘境,人们会想到长白山、神农架。我市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国际湿地城市”两张国际名片,但在长三角乃至全国还未形成品牌影响力,生态优势还有待进一步宣传利用。三是各部门之间没有形成合力。综合我国康养产业政策和发展实际来看,康养产业的主要领域包括养老服务业、健康产业、中医药产业、康养旅游业、康养体育业、康养文化产业、康养制造业等,因而涉及发改、卫健、文广旅、住建、医保、教育等多个部门,而我市康养产业主要在民政部门的养老服务方面,其他相关单位在推进康养产业发展工作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不高。

    ——从产业情况来看:我市康养产业还处在破冰阶段,需要补齐行业短板。一是产品支撑有待加强,目前我市高品质休闲度假体验类产品还很少,尚未实现从观光向休闲体验的转变,康养产业的发展还仅仅局限于依托旅游景区和酒店,涉及文化、教育、养老、医疗的部分还有待加强。同时,根据调研了解,各县(市、区)康养产业同质化严重,都集中在生态康养旅游方面,本地特色未能凸显。二是高端市场有待拓展,目前康养产业目标群体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主要依靠旅游住宿餐饮产生利润,利润增长空间不大,针对儿童、孕产妇、青年群体的康养市场还有很大空间。三是要素配套有待提升,交通、医疗等配套基础设施方面与大城市还有很大差距;老旧资产要素再利用率不高;康养产业人才、专业化服务还很稀缺,无法满足康养产业发展的需求。

三、统筹“虚”与“实”,盐城怎样发展好康养产业?


省委信书记在长三角一体化领导小组会议提到,东台的长三角康养基地从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来讲属于“棋眼”。市委八届五次全会提出的“四个三”工作布局提出要推动生态康养产业全市域布局。对于如何找准切入点,加快发展我市康养产业,助力推动建设绿色低碳示范区,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优化康养布局,统筹康养产业全域规划。推动我市康养产业快速发展,要以政策指引强规划、以全局思维助发展、以地方特色明思路。一是优化政策指引,细化分解落实上级各项优惠扶持政策,研究出台我市在税收财政、征地用地、人才引进、卫生医疗、文体娱乐、养老示范、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实施政策,支持促进康养产业发展。进一步建立健全康养服务补贴制度,探索将康养项目更大范围纳入医保体系,着力破解中低收入群体康养消费能力受限问题,让他们享受到康养产业带来的高品质生活。二是坚持全局思维,结合城市和乡村整体来谋划考虑。用好我们的生态资源,依托城镇周边良好生态环境打造分别以城市、县城、小镇为中心的1小时车程内的康养休闲消费核心圈。各级政府应抓好区域内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提升交通、景区、住宿、餐饮等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做到环境生态宜居、交通通达、消费便捷,提升全域康养的发展水平。三是突出地方特色,以资源分布和现有产业空间布局为基础和依托,规划上下游产业环节和项目,避免同质化竞争,丰富康养产业业态。对于资源优质区,重点打造康养产业园、田园康养农业、康养小镇等康养服务综合体以资源分布和现有产业空间布局为基础和依托,规划上下游产业环节和项目,避免同质化竞争,丰富康养产业业态。大丰、东台发挥对接上海优势,建设上海生态旅游康养基地;大市区发挥中韩合作优势,可以在中韩产业园内打造中韩高端康养服务核心区;阜宁、建湖发挥湖荡湿地优势,打造生态康养经济带;滨海、响水发挥农业和乡村旅游优势,打造特色田园乡村旅游康养度假区。

    (二)做强康养产业,探索康养产业发展路径。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导向”,高度重视社会资本的参与,推动康养产业的市场主体、康养项目、康养产品不断丰富。一是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建议加大康养产业招引力度,主动对接北京、上海等地的国内一流康养品牌资源,大力引进高端康养产业研发机构、总部或产业组织。要加快推进长三角(东台)康养基地落地,发挥上海地产集团作为项目建设单位的带动作用,积极培育本地品牌康养机构,培育一批康养产业龙头企业。支持企业跨领域、跨行业发展,向养生、养老、康体、康旅等领域延伸,加快形成覆盖康养全产业链条的大型企业集团。二是不断做实康养项目。重点打造康养服务业、康养制造业和康养农业三大板块,优先发展康养+休闲旅游、康养+绿色食品、康养+先进制造、康养+高端医疗、康养+信息服务等领域,着力在整合资源、创新产品、扩大规模、延伸链条上下功夫,不断提升产业完整度和产品附加值,构建具有盐城特色的康养产业体系,努力形成千亿级康养产业集群。强化康养项目可行性研究,将康养产业项目立项与盘活闲置低效旅游项目结合起来,最大程度发挥项目的综合效益。探索建立康养产业项目库,谋划一批带动作用强、技术含量高、市场效益好的重大项目,其中重点项目可由市政府给予专项支持。三是推进康养产业创新。聚焦康养产业发展需求,推出创新产品和新型康养模式,培育形成康养产业自主创新和产业竞争优势。推动康养产业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加快推进产品研发、成果转化,完善康养产业技术创新体系。鼓励全市国家级、省级研发平台围绕康养产业共性需求和技术难点,建设一批特色专业孵化器。

    (三)打响康养品牌,扩大康养产业影响力。酒好也怕巷子深,发展康养产业要加强宣传营销、打响品牌。一是打好国际名片牌。依托“世界自然遗产”“国际湿地城市”两张国际名片优势,在上海、苏南等地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推介盐城生态资源、旅游品牌、康养优势,让盐城“全景世遗,长三角康养圣地”成为共识。二是打好康养基地牌。长三角(东台)康养基地是盐城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综合性康养项目,要以世界级健康理想城市为发展定位,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营造产业空间、生活空间,建设成为长三角高端康养基地,以点的突破带动面上的提升。搭建长三角地区康养产业论坛等平台,定期举办康养、旅游推介活动和各类文体赛事,持续扩大盐城康养品牌影响力。三是打好特色文化牌。要深度挖掘盐城文化优势,积极发展湿地文化体验、红色文化体验、海洋文化体验和移民知青文化体验,形成一批具有盐城特色的生态康养IP。比如我们在与上海知青交流时,很多知青都希望能在“北上海”颐养天年,这些康养资源是我们的差别化优势,要积极利用好。

    (四)强化康养保障,构建康养产业优良生态。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是产业向好发展的重要基础,要努力构建“人才聚集、标准完善、观念前瞻”的良好发展生态。一要重视人才引培。对于任何一个产业来讲,人才优势都是最大优势,人才资源都是最佳资源,要建立渠道多样、形式灵活的康养产业人才培养、引进机制,引入上海知名的学前教育、基础教育等教育资源,引导高校在盐城设立医护、养生、文旅等相关专业分院、实训基地,培养康养类人才;对有意愿、有条件的医院退休医生、护士等专业人才开展返聘,充分利用好“家门口”资源。二是制定行业标准。要从市级层面推动康养产业地方标准的制定,包括定义康养产业、康养服务等基础术语,从基础通用标准、供给标准、支撑标准等方面对康养产业设置标准体系,从而实现标准化工作与康养产业发展的有机融合,进一步提高康养从业人员服务水平、服务对象的满意度,为全国康养产业发展,提供了一个“盐城样板”。三是引导观念转变。消费观念具有稳定性,又有变化和可塑性。疫情加速和提高了全民大健康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借助这一背景,可以通过定向、持续、系统的传播,引导人民更加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进一步提升在健康消费上加大投入的意愿,从而做大康养产业的市场。

图片


文章选自2023年度盐城市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盐城康养产业发展的研究和思考》;课题组负责人:孙立昕,课题组成员:周德阳、孙诚、刘恺,作者单位:盐城市委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