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

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 盐城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     作者: 管理员
时间: 2024-03-01      阅读量:     次

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融合发展,是盐城聚焦主导产业、紧盯前沿风口,加快构建新的增长引擎、全力保持高质量发展良好态势的重要抓手,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提出的“四个新”要求和市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坚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信心,把机遇优势转化为发展实效。

   一、把握“算力时代”,科学规划激活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引擎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一是认识上绷紧弦,抢抓发展机遇。当前,“算力时代”已经到来,“数字经济”“人工智能”“跨界融合”“大工程、大平台模式”等已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以算力作为“新基建”的核心资源,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惊人的速度攀升发展,并在全球范围内改变了从产业模式和运营模式到消费结构和思维方式。作为我国着重培育发展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方向,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将进一步向深圳、上海、东莞、合肥、南京、成都等地区集聚,区域城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竞合关系更加凸显,技术、人才、资本等高端要素竞争日趋激烈,对我市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挑战。二是行动上拉满弓,加快顶层设计。科学规划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第一道工序”。一方面,要精心谋划,细化布局设计。《盐城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目前已经进入征求意见阶段,在发展方向和产业布局方面,要充分结合我市发展实际和整体布局,注重计划的科学性和错位发展。另一方面,要对标找差,加快出台速度。目前,我省其他兄弟市都在抢抓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风口。南京市于今年1月份发布了加快发展未来产业《六大专项行动计划》,苏州2021年出台了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南通早在2018年就出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无锡市印发了加快发展以物联网为龙头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三年行动计划》,到去年底已经完成一阶段的发展行动,我市要切实增强“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三是责任上落到点,加强跟踪评估。各县(市、区)要紧扣三年行动计划规划部署,明确界定自己的规划定位、发展定位、目标定位,积极探索特色化、差异化发展路径,努力实现“一县一特色、一区一亮点”,避免产业同质化造成资源浪费。要研究细化下一阶段产业推进工作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明确责任,加强督查,稳步推进,确保行动计划落地落实。

    二、激活“数字引擎”,赋能转型突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瓶颈

    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要找准我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突破口”,协同推进“数实融合”,走出既符合盐城实际又富含盐城特色的发展路子,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一是先易后难,聚焦发展优势产业。聚焦细分行业,坚持链群集聚发展。把握融合、集群导向,扎实做好强链条、建集群、广赋能等工作,持续壮大优势领域。进一步推动印制电路板、精密结构件高端化发展,大力发展封装载板、柔性线路板、高密度板等高附加值产品。提升精密结构件产业竞争力,鼓励引导领胜科技、科森科技、立铠精密等龙头企业着力攻关核心制造技术,持续扩大生产规模,协同盐城新能源汽车、锂电池产业发展,全面布局发展锂电池精密结构件产品,形成盐城特色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二是审时度势,聚焦潜在产业。市委八届五次全会强调,要推动传统产业焕新升级,积极谋划布局第三代半导体、元宇宙、通用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我市发展第三代半导体尤其是碳化硅材料产业有基础、有条件、有前景,是我市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蓝海项目和有利风口。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把好风口、选好赛道、乘势而上,才能事半功倍。我市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主营覆铜陶瓷载板、磁性材料、集成电路封装测试等,正在加速推动从产业链“零散”到“链式”的突破、从“链式”到“集群”的提升,具有较强成长动力和潜力;拥有广阔的应用场景,碳化硅材料广泛应用于高压电力、传感器、射频和光电等领域,并加快向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5G通信和人工智能等领域拓展延伸,与我市正在加快打造晶硅光伏、动力及储能电池等地标产业链紧密关联;拥有丰富的生产要素,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发展前期要消耗巨大能源,而我市拥有绿电、绿氢资源,是全国最具核心竞争力的碳化硅材料生产制造基地,综合制造成本相较国内其他地区至少降低15%以上;拥有先进的技术优势,与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共同组建了半导体集成技术研究院和半导体产业技术开发联合实验室,形成集半导体材料、器件和芯片开发到产业链整合于一体的先进半导体集成技术工程化研究平台;拥有丰富的合作资源,与国家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为我市发展半导体产业提供产业咨询服务和促成重点企业落地。建议市委市政府进一步重视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培育发展,着力将其打造成为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三是重点突出,聚焦智改数转。推动产品数字化迭代、生产数字化改造和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全力打造“数实融合”示范市。聚焦诊改结合,推动个性化诊断、精准化对接和项目化实施,力争全市规上企业“智改数转”覆盖率超过70%。部分民营企业提出,部分专业机构和专家走进企业问诊时缺少“望闻问切”的过程,针对性不够,降低了企业“智改数转”的紧迫感和热情。建议在全面了解企业的运营模式和流程规划基础上,“量体裁衣”出具“诊断报告”,探索将“智改数转”的政策和压力传导给专业实施机构,从简单联络的“问诊”转为深度捆绑的“问责”。全力打造智改数转样板工厂,全方位拓展数字化应用场景,特别是“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扩大工业场景示范带动作用。无锡雪浪小镇以数字孪生协同平台切入数字化转型的现实痛点,扩展了雪浪小镇工业元宇宙技术应用场景,赋能数字化管理,其思路和举措值得学习借鉴。四是差别竞争,聚焦应用场景。探索在应用场景上与其他地区形成错位竞争,加快国家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综合试点建设,推动射阳港经济开发区、黄海新区、大丰港经济开发区等建设低(零)碳产业园,加快打造一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绿色低碳领域应用场景平台。借助长三角(盐城)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场建设契机,全力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推广应用,不断完善智能车辆、信息交互等细分领域产业链,在江苏和长三角地区形成产业特色明显、协同效应突出的车联网产业链。围绕高质量发展和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聚焦企业、行业、区域转型升级需要,深入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应用,开展多场景、全链条、多层次应用示范,培育推广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等。

    三、坚持“纲目并举”,保障要素集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动能

    我市正处于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布局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建好“梧桐树”,引留“金凤凰”,防止“孔雀东南飞”。一是以加强政策引领为“纲”,提升招商引资力度。聚焦战略支持,突出数字化在制造业低碳转型重要支撑作用,抢抓省委省政府支持盐城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战略发展机遇,将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列入我市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1+4”政策体系。加大政策供给,进一步完善我市“为企纾困解难20条”“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56条”等政策,重点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精准施策,加快推进政策落实,组织开展《盐城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期评估,全面梳理我市数字经济发展现状态势,研究推进规划实施的对策建议。强化招商引资,坚持尊商重商亲商,紧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和关键环节,大力招引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大项目。成立专业招商团队,组织新一代信息产业链专班和相关职能部门对招商人员进行政策讲解培训,指导招商人员理清项目招引突破方向。以商引商、以企引企,注重行业协会招商作用。二是以加强园区建设为“目”,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批新一代信息技术特色产业集聚区,优化产业链上下游、扩大“朋友圈”。积极引培灯塔工厂,打造灯塔园区,实现数字领航。引领先进制造,用“灯塔工厂”点亮“盐城智造”。抓紧提升部分园区表面处理、精密铸造、电子级污水处理等基础配套能力。推进高标准厂房建设和产业园区职工宿舍、邻里中心等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盐城分中心、威固超算能级,积极争取我市重点存算基础设施项目融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数据中心集群建设。株洲纵深推进园区审批权限放权赋权和产业项目改革服务机制,大大提高园区审批和项目推进效率,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三是以加强要素保障为“结”,夯实公共服务配套。在资源要素上,强化要素统筹,整合表面处理、环境排放等公共指标资源和模具研发、热处理工艺等企业自有资源,合理配置满足高端研发制造需求,提高关键工艺紧缺指标利用率,让“优等生”“好马配好鞍”。在资金保障上,加大财政专项资金统筹力度,优化专项资金支持方向,充分发挥市产业母基金作用,以政府引导基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多渠道创新投融资模式。安徽省合肥市发挥国资领投作用,建立“国资引领—项目落地—股权退出—循环发展”的战新产业支持模式,形成“财政+国资+市场化”多元基金联动体系,并在完善容错和尽职免责机制方面大胆实践,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成为产业发展比拼的重要维度和关键变量,值得我市认真学习借鉴。在办事审批上,把数字技术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突破口,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借鉴无锡雪浪小镇雪浪算力中心将工厂大脑接入城市大脑的做法,拓宽“我的盐城”数字化服务领域和应用能力,升级“我的盐城”智能化运行。

    四、夯实“土壤根基”,协同发力优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环境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事关我市建设全局,要切实强化组织领导和支持保障,上下共同发力,内外协调联动。一是以组织推进提升发展合力。密切衔接国家、省政策导向,积极向上对接争取,推动更多好项目纳入国家和省项目“盘子”,争取在发展规划衔接、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布局、改革创新联动和人才智力合作等方面体现更多盐城元素。进一步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专班作用,抽调熟悉业务、掌握政策的骨干,充实专班力量。二是以人才培养注入发展活力。把数字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全市人才工作重点,加快建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精尖缺”人才目录和培育库,通过柔性引进、项目资助引进等方式,拓展人才引进渠道。支持企业与高校研究院所开展形式多样的人才合作,贯通“专业—职业—产业”培养通道。将“黄海明珠人才引进计划”红利更多倾向盐城籍学子,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储备,挖掘培养一批既懂数字化技术,又懂制造业的“桥梁型人才”。充分发挥两所高校作用,出台专项工作意见,设立定向培养班,引导我市高校和职技院校学生进入相关企业顶岗实习,给予本地人才更多留盐发展机会。三是以考评考核激发发展动力。项目化、清单化分解落实各地各部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加强对产业重点项目的分类指导、跟踪服务和科学督导,定期对面上工作推进情况开展督查,建立绩效评价机制,开展特色产业集群的考核评估和动态调整。将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工作纳入全市目标任务综合考核,提高考核权重,树立鲜明导向,推进我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

图片

文章节选自2023年度盐城市社科基金项目《坚持“数实融合”,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课题组负责人:高晨光,课题组成员:李东成、厉汝标、李  茜、王  瑞,作者单位:盐城市政协。